泥鳅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拉丁学名:Misgu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亚    科:  花鳅亚科

分    布:在中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稻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一切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的西部的伊犁河里的种群也在不断的扩大,该条河流与哈萨克斯坦名湖巴尔喀什湖一样。近年来在赣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乡等地,泥鳅的人工饲养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泥鳅群体数量较大,是一种小型淡水型经济鱼类。泥鳅还耐低氧,一般鱼生存不了的环境,他都可以生存。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搔痒,痔疮下坠。

用法用量: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药用部位: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

      生活习性: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平时喜欢栖息在安静的深水低层,生活水温13-30℃,最适水温为24-27℃,。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其灵敏。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白天则潜伏在深水底层,但是经过人工训化之后也可白天寻食。人工养殖时往往集中在遮光阴暗处,或是躲藏在巢穴之中。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一般情况泥鳅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泥鳅与其他鱼龟类混养时常以其他鱼类的残饵为食,可称为池塘的“清洁工”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它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泥鳅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泥鳅的位置从而捕捉到它。

养殖技术: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味道鲜美,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泥鳅在医药上也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出口外贸的重要水产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极高,且繁殖能力极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较好,面积以40~100平方米,池塘需靠近水源,以方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15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30~50厘米即可,水质要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坚硬夯实,以便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5~8平方米的集鱼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上下,每亩用生石灰45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3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吃小。苗种规格以3~5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饲养管理 :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都可以),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饲养方法: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2. 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所以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需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

        病害防治

      肠炎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防害方法:每50千克泥鳅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2天~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

  水霉病多发生在于气温较低的时期尤其是在冬季蓄水时期。症状为鱼体表面附带着白色棉毛状水霉病。

  防害方法: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

  发烧病一般是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升高,溶氧量减少,泥鳅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的大批量死亡。

  防害方法:减少养殖密度,发现发病立刻换水或者补充新鲜凉水。发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水池泼洒。

  气泡病是氧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倒致。症状是肠中充气而浮出水面。

      防害方法:可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多在苗种培育阶段常见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而引起的死亡。泥鳅患寄生虫病时,体表黏液增加,食欲减少,游离群独,漂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车轮虫、舌杯虫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化水全水池泼洒治疗。三代虫可用0.5毫克/升敌百虫化水全水池泼洒。

  白身红环病此病是因捕捉后长时间流水蓄养所致。病泥鳅身体呈灰白色,同时出现红色环纹。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此病,立即将病泥鳅更换到池塘中放养。

  赤鳍病是由池水恶化、营养不良及鱼体受伤引起的。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病鳅用4%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用10毫克/升的四环素浸泡一天一夜。

  泥鳅苗种培育期间,主要敌害动物是水蜈蚣它严重影响泥鳅的成活率。消灭敌害时可将泥鳅移换水池,用0.02毫升/升鱼虫灵对水全水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