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蚯蚓

拼音:Qiū Yǐn

别名:地龙、螼、附蚓,曲蟮,土蟺等

英文名:Earthworm

拉丁名:Pheretima

属:环节动物门陆生动物

药性:咸、寒

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一般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运迟缓。

目前已知地球有蚯蚓25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160余种。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 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

形态特点

蚯蚓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外部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它们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具有刚毛。蚯蚓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其长短、粗细常随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体形最小的要属仙虫科的毛腹虫,体长仅0.45 毫米,体宽0.13毫米;最大的蚯蚓则产于澳大利亚南部的澳大利亚巨蚓,其体长达1230毫米,体宽24毫米。按体长的长短,通常可分为小中大3类:小型蚯蚓一般体长教小于30毫米,体宽较小于0.2毫米,刚毛为长发状,通常为水栖蚯蚓。如较低等的膘体虫科、仙女虫科和后囊蚓科的种类。中型蚯蚓一般体长约25一100毫米,体宽0.2 一0.5毫米,刚毛呈长发状,如颤蚓科、带丝蚓科、单向蚓科和丝蚓科的种类。大型蚯蚓一般体长大于100毫米,体宽大于0.5毫米,刚毛较短,体壁肌肉发达,适于陆栖蠕动爬行,常为较高等的陆栖蚯蚓,即我们常见的蚯蚓,如链胃蚓科、舌文蚯蚓、巨蚓科、正蚓科等种类

生活习性

蚯蚓是夜行性动物,一般栖息在潮湿的泥土中或者水底泥沙,深度10-20cm。蚯蚓喜湿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再生能力较强,当受伤被切断之后,能够重新生出新的组织代替丢失的部分,当气温低于5℃时,钻入土中冬眠。杂食性,食性广泛,凡无毒的各种植物茎叶、家畜粪便及有机垃圾等均可作饲料用。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卵,产卵于茧内,每茧内含受精卵3-4个,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养殖蚯蚓要求条件不高,方法很多。饲养土可用发酵腐熟的有机废物和菜园土等混合而成。要求含水量要在30%左右,pH以6.8-7.6为宜。饲喂的有机废物如作物的秸杆、落叶、畜禽粪便等需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被蚯蚓利用。养殖密度不可过大,温度以21-25℃为最适产卵温度。饲养管理饲养2-3个月后,要用框筛法、饵诱法、刮粪法等将蚓粪、蚓茧及蚓体分开。

药用价值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疗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