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鱼

别名:小艇、暗绿鲀、金娃娃、斑点绿河鲀、深水炸弹鱼、

英文名:Spotted green pufferfish

拉丁名:Tetraodon nigroviridis

科属:鲀科、鲀属

产地分布: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现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南部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潜水艇鱼怎么养


简介

潜水艇鱼,又名暗绿鲀(学名:Tetraodon nigroviridis)是河豚的一种,因其外形酷似一艘迷你潜水艇,故因此而得名。潜水艇鱼是河豚中毒性最小的一种,只要不吃,用手触摸它不会被毒到,而且玩在手里很有意思,软软的,有时他会突然膨胀起来,变成一个刺。潜水艇鱼以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寿命可达10年之久。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现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以及中国南部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生活习性

潜水艇鱼不爱潜水,爱在水上层和水面游动,并好跳,故在水面应放些水草或加罩,以防跳出受伤、死亡。能适应21-30℃的水温。不择食,口大能吞食小鱼,不宜和其他小鱼混养。

形态特征

潜水艇鱼体长约9~18cm。体形约成横状长椭圆形,头部粗圆,一对突起的大眼睛非常有神,瞳孔黑色为主亦可呈现蓝色绿色。体表光滑无鳞。前额处有一块特别亮眼的金色(偏荧光绿)。在水中的体色深浅会随情绪或健康状况而改变。鱼鳍半透明,无腹鳍,尾柄竖扁打开呈扇形,只靠胸鳍和短小的背鳍和臀鳍游泳,各鳍扇动速度相当快速,但不以泳速见长。约以胸鳍为界,背部(含以上)皮肤呈金黄色(偏绿)的光泽,另有黑色的圆型斑点交错其中,类似豹纹。腹部(含以下)皮肤呈净白色的一片。

饲养繁殖

  潜水艇鱼属于豚科鱼,它完整的具备了豚科鱼凶猛残暴的特典,虽然潜水艇鱼的样子真的很可爱,但千万不能混养潜水艇鱼,潜水艇鱼的食量惊人,而且会主动的攻击其他鱼累,这就是豚科鱼的特性!(有一次我喂食,它凶残到把我的手都咬掉了一块皮)。所有只能单养,密度不要太大;缸里要多一些水草,而且过滤水流一定要缓,它不喜欢过烈的水流,过滤系统里一定不要加活性炭!潜水艇鱼喜弱碱性水,活性炭只会把PH值降低;要随时观察他肚皮的颜色,这是检查他健康状况最直观的方法。潜水艇鱼具生殖洄游习性,性凶残而胆小,当生存环境恶劣时(如饵料不足、养殖密度过高),常会相互残杀,这种残杀习性尤以苗种培育阶段为甚。其食道构造特殊,使潜水艇鱼在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吸入空气和水,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表皮小刺竖立,浮于水面装死,以此自卫,待安全后,迅速排放胸腹中的空气与水后快速游走。此外,它还有咬齿习性,被捕后会发出“咕咕”响声.在自然条件下,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它动、植物饵料,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潜水艇鱼养殖水温最好保持在20℃以上,16℃摄食明显下降,水温12℃摄食停止,最适宜的生长水温是24℃~28℃,潜水艇鱼对水中溶氧要求较高,要求池水溶氧在4~7毫克/升以上,当池水溶氧3.0毫克/升时会轻微浮头,当池水溶氧为1.5毫克/升以下时,处理不及时潜水艇鱼就会死亡。池水pH值以6~8为宜,池水透明度38厘米为宜。

潜水艇鱼选择体长7厘米左右的为亲鱼。平时雌雄鱼不易区分,但发情期的雄鱼体色比雌鱼艳丽,尾鳍外缘中央出现尖形;而雌鱼尾鳍仍为圆形,背鳍、臀鳍鳍端端较圆钝。雌雄鱼体长、大小相近,但雌鱼腹部膨大。产卵箱水温保持在25-26℃,水质宜微酸性,氢离子浓度158.5一199.5nmol/L(pH6.7-6.8),硬度6-7度,放菊花草浮于水面。1尾雌鱼可产卵100余粒,然后捞出亲鱼。卵粒比较大,受精卵孵化期较长,需12天左右方能孵出仔鱼。小潜水艇鱼开食即能捕食丰年虫、水蚤幼体等活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