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鰆

中华鰆 - 形态特征:

中华鰆
中华鰆 体延长,侧扁;尾柄细,两侧在尾鳍基处各具3条隆起脊,中央脊长而高,其余二脊短而低。头中大,稍侧扁。吻尖突,大于眼径。眼较小,位近头的背缘。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颌等长,上下颌齿各具齿一列,齿强大,侧扁,三角形,10-13枚,排列稀疏;腭骨及锄骨亦具齿,舌上无齿。第一鳃弓上之鳃耙数为1-3 10-12。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侧线鳞较大,腹部大部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无分枝,沿背侧延伸至第一背鳍后部急降至腹侧,再呈波浪状伸达尾鳍基。第一背鳍具硬棘XV-XVII,与第二背鳍起点距离近,其后具6-7个离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尾鳍新月形。体侧灰绿色,腹部银白色,成鱼体侧上方具10-12条不颢之不规则黑色窄横带,幼鱼则呈点状。

中华鰆 - 栖所生态:

近海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的大陆棚区,有时会出现于岩岸陡坡或舄湖区,亦出于现河口域,甚至被发现于泰国之眉公河。性凶猛,行动敏捷,成群捕食小型如鳀类之鱼。

中华鰆 - 渔业利用:

重要之食用鱼。一般以围网、流刺网、定置网捕获。煎食、味噌汤皆宜,亦可加工成盐渍品或罐头。

中华鰆 -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中华鰆 -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海南下至中南半岛,甚至发现于泰国之眉公河。中国台湾主要分布于西部及北部海域

中华鰆 - 栖息深度:

10 - 50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