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四须鲃

保山四须鲃 - 分类信息

  中文名称 保山四须鲃
  拉丁名称 Barbodes wynaadensis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青鱼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四须鲃属
  拉丁属名 Barbodes
  分布类别 淡水

保山四须鲃 - 形态特征

  背鳍条4,8~9;胸鳍条1,13~16;腹鳍条1,8;臀鳍条3,5。鳃耙11~13。下咽齿3行,2.3.5~5.3.2。侧线鳞22[(3.5~4)/(2.5~V)]25;背鳍前鳞8~10;围尾柄鳞12。
  标准长为体高的3.2~3.7(x±s=3.5±0.14)倍,为头长的3.5~4.1(3.8±0.19)倍,为尾柄长的5.5~7.1(6.1±0.42)倍。为尾柄高的7.3~8.5(8.0±0.31)倍。头长为吻长的3.3~3.7(3.4±0.2)倍,为眼径的3.7~4.9(4.3±0.35)倍,为眼间距的2.1~2.8(2.4±0.2)倍。
  体呈长纺锤形,侧扁.吻端圆钝,吻皮止于上唇的基部,彼此分离,与前眶骨分界的边缘,在大鱼有一浅缺刻,为吻须基部的所在地,至吻端距离仅眼径之1/2。须2对,颇发达,吻须稍细,颌须略粗。眼中等大,大鱼眼径相对地小。眼间很宽,稍小于眼后头长。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长于下颌,后伸到达眼眶前缘的垂直线,上下唇厚,肉质,在口角处相连,左右唇后沟不相连续。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之下连于鳃峡,其间距小于眼径。
  背鳍短,外缘微四,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稍变硬变粗,但末端1/3~1/2仍柔软而分节,全长比头短,后缘光滑,起点约在吻端与昆鳍基的中点或略近尾鳍基。胸鳍长比头为短,后伸不达腹鳍基,相距2~3个鳞片(幼鱼的间距较小)。腹鳍起点稍在背鳍起点之后,后伸不达臀鳍起点,其间距有2鳞片(雄鱼和幼鱼较近)。臀鳍外缘斜截,其起点距尾鳍基较腹鳍起点为近或相等,后伸不及尾鳍基,间隔约2个侧线鳞。尾鳍叉形,上叶稍长,外侧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
  鳞片大,在胸部稍变小,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和臀鳍均有鳞鞘。鳃耙短而小,排列稀疏。下咽齿主列腹面第二个最大,顶尖,其余尖端稍弯曲,有斜的齿冠。侧线在腹鳍基部稍下弯,向后伸至尾鳍基之中轴。鳔2室,后室较长。腹膜黑色。
  背部微黑色,腹部灰白,侧线上有宽的黑色直条,这黑条之上村有一灰白色的直条;雌鱼各鳍微黑,雄鱼的背、尾鳍带黑色,其余各鳍灰白色。雄鱼的前眶骨外表有排列稀疏而细小的珠星,雌鱼则无。

保山四须鲃 - 相关

  俗名: 青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印度及我国怒江水系。
  介绍:
  口亚下位,呈深弧形。须2对,较发达。体高大于头长。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强壮,其后侧缘光滑无锯齿,尾鳍分叉浅。第1鳃弓外侧鳃耙12-13枚。体鳞较大,侧线完全。繁殖季节雄性个体在头部具珠星。
  生活于江河缓流及开阔水域,数量较少。体色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