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蕉

旅人蕉

旅人蕉

旅人蕉

旅人蕉



  植物名称:旅人蕉

  别称:旅人木、散尾葵、扁芭槿、扇芭蕉、水木

  学名: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科属:旅人蕉科 Strelitziaceae,旅人蕉属 Ravenala

  旅人蕉又名扇芭蕉,高大挺拔,娉婷而立,貌似树木,实为草本,叶片硕大奇异,状如芭蕉,左右排列,对称均匀,它的水分贮藏在粗大叶柄基部。旅人蕉“身材魁梧”,高达20米左右,粗约50厘米,叶子既粗壮又长大,一般可达3—4米。旅人蕉虽然高大,但它不是树木,而是一种大型的草本植物。旅人蕉的老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马达加斯加人民将旅人蕉誉为自己的国“树”。

  形态特征
  旅人蕉是一种常绿乔木,高5-6米(最高可达30米)。树干直立丛生,圆柱干形像棕榈,干面粗糙而干纹明显,外形像一把大折扇,直径约20-30厘米。叶长圆形,外形像蕉叶,2行排列整齐2纵裂,互生于茎顶,长约3米,宽约65厘米;叶鞘筒形呈杯状;叶柄长约2-4米。花为穗状花序腋生,两性,每边花序轴长有5-6枚佛焰苞,总苞片船形,先端锐尖,佛焰苞长约25-35厘米,宽5-8厘米,内有花5-12朵,排列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花萼片3枚披针形,革质,长约20厘米,宽约12毫米;花瓣3枚白色几乎与花萼片相似,只中央1枚较为狭小;花柱约与花被等长,柱头纺锤状;子房扁压,长约5-6厘米;雄蕊呈线形,长约15-16厘米;花药长为花丝的两倍。果为蒴果,形似香蕉,3室,开裂为3瓣,果皮坚硬富含纤维质。种子肾形,披碧蓝色撕裂状假种皮,长约10-12厘米,宽约7-8毫米。

  产地分布
  旅人蕉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深受当地人喜爱,被誉为“国树”。现各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见于广东、海南、上海、北京、台湾,树型别致,为一极富热带风光的观赏植物,闻旅行马达加斯加的人,倘于口渴时,可用小刀戳穿其叶柄基部而得水,故有此名。

  生长习性
  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夜间温度不能低于8℃。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低洼积涝。

  园林用途
  旅人蕉叶硕大奇异,姿态优美,极富热带风光,适宜在公园、风景区栽植观赏。叶柄内藏有许多清水,可解游人之渴。

  繁殖培育
  分株法繁殖。盆栽者于早春或开花后,结合换盆从根茎处切开分栽。夏季不耐阳光直射,须适当遮荫和通风,或于叶面喷水增湿降温。寒地冬季应移入阳光充足的室内越冬,室温保持在13~18℃之间。栽培中如通风不良易遭蚧壳虫危害。

  非洲沙漠,炎热干燥,旅人蕉不仅可为人们遮挡烈日强光,而且是天然的饮水站。旅人蕉的每个叶柄底部都有一个酷似大汤匙的“贮水器”,可以贮藏好几斤水,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就象打开了水龙头,清凉甘甜的泉水便立刻涌出,可供人们开怀畅饮,消暑解渴。而且这个“水龙头”拧开后又会自动关闭,一天后又可为旅行者提供饮水。因此,人们又称旅人蕉为“旅行家树”、“水树”、“沙漠甘泉”、“救命之树”等。

  栽培危机
  旅人蕉以生命的津脉解人之困顿,拯人于危难。这种不惜以牺牲自己而助人的品格,受到人们的称赞。人们喜爱它的外貌,更称赏它的品格,就逐渐将它移栽到到街心、公园、庭院、校园。这样,旅人蕉就从蛮荒之地开始向人口密集的城镇转移,从野生植物被驯化成一种人工培植的观赏植物。长期、细心人工栽培的结果,旅人蕉出落得越来越端庄秀丽。它形体更加高大,叶脉更加修长,叶片也更加水灵,有时简直是青翠欲滴。作为观赏的对象,给人以愉悦,成为旅人蕉的一种新的社会贡献。

  可是,旅人蕉“社会角色转换”带来的新问题,恐怕是人们始料所为及。据一些行家称,旅人蕉的品种在不断改良,但改良的方向不是增强其原有的顽强生命力,而是使其更加具有观赏的价值。因此,人工的浇水施肥,使它得到更多的滋养,长势也更加喜人。但是,它的根子再也不需要深扎,叶片再也不需要储存大量水分。加倍的呵护与娇养,看起来使它更加鲜嫩,但却减少了抗御风雨和病害的能力,叶枯根朽的现象不时发生。结果,品种的改良实际上成为一种机制的退化,生命力的缩减。这些行家担心,人们出于喜爱和仰慕而精心栽培旅人蕉,实际上是在加速其变异和退化,以至最后可能导致物种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