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

别名:刺梨、茨梨、木梨子、刺果、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缫丝花

拉丁名:Rosa roxbunghii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产地分布: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云贵川等高原特有野生资源,贵州为主产,云南、川凉山地区甚多。

点击查看原图

蔷薇科 蔷薇属 刺梨.jpg

简介

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是鄂西山区的天然野果。 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刺梨为野生小灌木,四至六月开粉红色、红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的可含部分一般含维生素C二千毫克,因此被称之为“维C之王”;单宁五百至一千毫克;含酸一至二克;总糖量一般四克左右。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二至四厘米,八至九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刺梨维生素C含量极高,被誉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王,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刺梨味甘、酸,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称之为“刺梨”。

形态特征

开展灌木,高1-2.5米;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圆柱形,斜向上升,有基部稍扁而成对皮刺。花单生或2-3朵,生于短枝顶端,花直径5-6厘米;花梗短;小苞片2-3枚,卵形,边缘有腺毛;萼片通常宽卵形,先端渐尖,有羽状裂片,内面密被绒毛,外面密被针刺;花瓣重瓣至半重瓣,淡红色或粉红色,微香,倒卵形,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着生在花托底部;花柱离生,被毛,不外伸,短于雄蕊。小叶9-15,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下面叶脉突起,网脉明显,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呈钻形,边缘有腺毛。果扁球形,直径3-4厘米,绿红色,外面密生针刺;萼片宿存,直立。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喜光,也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寒性稍差。

栽培管理

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种子采收后可秋播,也可沙藏至次年春播。秋播在保护地下当年冬季就出苗。扦插,可用一年生枝作插穗,于早春至初夏进行,成活率很高。栽培中需要施肥,冬季可作适当修剪,剪除过密枝或下弯近地技,以增加通风透光,促使花繁果硕。刺梨多为野生,近年已作为生产饮料的原料,开始栽培,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管理粗放。

病虫防治

刺梨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刺蛾、避债蛾、黑刺粉虱及食心虫等。白粉病春秋皆有发生,应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及时喷粉锈宁,防效可达74%-88%。蚜虫主要危害新梢,宜用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洒,防效较好,此外,对叶蝉、刺蛾、卷叶蛾、小猿叶虫等也有效。黑刺粉虱寄生于叶背面,在5~8月发生虫害时,可用2000倍水胺硫磷防治。用2.5%敌杀死6000倍液喷洒,在7月上旬至8月连喷2次可防治食心虫。

功效作用

1、具有抗氧化、解毒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烟、酒、药物副作用及环境污染对身体的损害。

2、排铅功效明显。

3、增加免疫力,抵抗病毒,预防疾病,远离流感。

4、有助于巩固结缔组织、强健皮肤、骨骼、牙齿和肌肉。

5、具有淡化黑色素,促进黑色素的排出,改善色斑、暗沉,抗氧化,使肌肤白皙,细致。

6、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增强肌肤真皮层的弹力与张力。

7、参与胆固醇代谢,帮助脂肪分解。

8、促进铁质、钙质吸收。

9、祛痰止咳,利咽平喘。

10、预防坏血病。

11、预防或缓解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