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茸

火焰茸




  植物名称:火焰茸

  科属:肉座菌科,肉棒菌属

  火焰茸子实体红色、内部白色,外型像是棒状、手指状、火焰放射状,高一般为3~15cm。在日本、中国、爪哇都有发现,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也有发现亚种。梅雨季节开始到夏季秋季之间,在山毛榉林地内单生至群生。由于子实体红色、内部白色,外型像是棒状、手指状、火焰放射状,因而以「火焰」称之。外表看起来像是辣椒,成熟时会散播黄褐色的孢子。

  由于一般人对其颜色与外型具有警戒,所以一般不会故意摘取食用;但有多起中毒案例是将其误认为可食用的红珊瑚菌 (Clavulinopsis miyabeana)、冬虫夏草而引起。

  鉴别方法:红珊瑚菌为细棒状、肉质柔软无味;火焰茸则肉质坚硬、内部白色,味苦。

  分布
  在日本、中国、爪哇都有发现,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也有发现亚种。近年在日本北陆地区、关西地区郊山大量出现;推测是因栎树长小蠹虫 (Platypus quercivorus) 繁殖数量大增使树木大量枯萎,因而产生适合火焰茸生长的环境。

  毒性
  毒性极强。可能为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蘑菇。

  日本在文政年间 (1818年 - 1829年) 出版的植物图鉴「本草图鉴」就有「毒性强勿摘取」的记载。到 1990年代,发生数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件,才确定其为剧毒毒蕈。仅仅3克就可能致命!在日本有六个中毒案例报告,10人中有2人死亡。

  火焰茸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蕈,摸了就会导致皮肤溃烂,如果误食的话则可能导致严重腹泻,甚至出现语言及运动障碍。1999年,日本新潟县还出现有人因误食而中毒死亡的案例,因此日本地方政府已呼吁居民提高注意。数年前,在日本岐阜市北部的森林公园曾发现火焰茸。据日本专家表示:火焰茸以前生长在深山中,但是近年来,在爱知县与三重县等地区住宅区的附近山里,发现了火焰茸。

  中毒症状
  食用后约10分钟就会出现中毒反应:一开始是消化系统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是目眩、手脚麻痹、呼吸困难、语言障碍、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全身皮肤溃烂、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症状,死亡率高。幸存者亦会有小脑萎缩、脱毛、脱皮、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民间因为其毒性之强而产生恐惧,甚至有「摸了就会导致皮肤溃烂」的谣传,实际上并没有因触碰外皮而导致伤害的报道;火焰茸的接触性危险在於其汁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会导致皮肤溃烂、接触口腔会造成黏膜发炎,但只要不去触碰其汁液、严格禁止食用,就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