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

紫甘蓝

紫甘蓝



  植物名称:紫甘蓝

  别名:红甘蓝、赤甘蓝、紫包菜、结球菊苣

  科属:十字花科,芸苔属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

  紫甘蓝适应性强,病害少,结球紧实,色泽艳丽,耐贮藏,耐运输,营养丰富,产量高,南方除炎热的夏季,北方除寒冷的冬季外,均能栽培,凡能种甘蓝的地方都能种植。

  紫甘蓝主根不发达,须根较多,易发生不定根,适于移植。 根系吸收力很强。

  叶片卵圆或近圆形,色紫红或深绿,叶脉紫红色,叶肉肥厚, 叶面光滑,覆有灰白色蜡粉。叶球紧实、扁平,圆球或高圆形。

  紫甘蓝喜温和的气候条件。对温度条件适应性很强,即抗寒又耐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在25~30℃高温条件下也可正常发芽。莲座叶生长期和 抽薹期需要较高的温度,适温为20~25℃。

  紫甘蓝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格,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长。结球期要求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时间可短一些。

  紫甘蓝根系吸收力强,但叶片大,蒸腾力强,需水量大。

  紫甘蓝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于肥沃的土地,喜肥而耐肥。

  紫甘蓝属于长 日照绿体春化型作物,在幼苗5~7片叶以上,在4~5℃条件下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

  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十分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春栽品种
  适合于春栽的紫甘蓝常用品种有红亩、原石红、紫甘一号、 早红等品种可供选择。

  如下介绍其中两种:
  一是红亩, 美国引进的中熟品种,植株较大,生长势较强,开展度60×70厘米,叶色深紫红色,包球紧实,叶球近圆球形,单球重1.5-2公斤,亩产可达3000-3500公斤。移栽到收获需要80天左右的时间,耐贮性好,抗病性强。

  二是早红———从 荷兰引进的早熟紫甘蓝品种,植株中等大小,生长势强开展度60×60厘米,外叶16-18片,叶色为紫色,有腊粉,叶球为卵圆形,基部较小,叶球紧实,单球重0.75-1公斤,一般每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从移栽到收获需要65至70天的时间。

  营养与食用
  紫甘蓝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菜含 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维生素C 39毫克、尼克酸0.3毫克、糖类4%、蛋白质1.3%、脂肪0.3%、粗纤维0.9%、钙100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

  紫甘蓝营养价值与用途 紫甘蓝的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与结球甘蓝(就是你说的 绿甘蓝)差不多,每千克鲜菜中含碳水化合物27~34克。粗蛋白11~16克,其中含有的维生素成分及矿物质都高于结球甘蓝。所以公认紫甘蓝的营养价值高于结球甘蓝。

  紫甘蓝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结球紧实,色泽艳丽,抗寒。耐热,产量高,耐贮运,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蔬菜。在欧洲地区主要作为 色拉菜或西餐配色用,可用于生食、汤食、炒食。

  紫甘蓝食用方法既可生食,也可炒食。但为了保持营养,以生食为好。如炒食的,要急火重油,煽炒后迅速起锅。

  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糖3.3克,钙57毫克,磷42毫克,铁0.7毫克。用于炒食、煮食、凉拌、配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可将其切成两半,焯后放在盘中浇上调味汁食用;欧洲人多将其切丝拌 色拉酱。

  养生保健:
  紫甘蓝的营养丰富,尤以丰富的维生素C、较多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以及丰富的花青素甙和纤维素等,备受人们的欢迎。主要营养成分与结球甘蓝差不多,每100克食用部分含含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B1 0.04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维生素C 39毫克、尼克酸0.3毫克、糖类4%、蛋白质1.3%、脂肪0.3%、粗纤维0.9%、钙100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其中含有的维生素成分及矿物质都高于结球甘蓝。所以公认紫甘蓝的营养价值高于结球甘蓝。

  食疗作用:
  200克甘蓝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的数量是一个柑橘的两倍。此外,这种蔬菜还能够给人体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重要作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与维生素A前身物质(β―胡萝卜),这些抗氧化成分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并能有助于细胞的更新。它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经常食用能够增强人的活力。

  甘蓝菜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紫甘蓝含有丰富的硫元素,这种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杀虫止痒,对于各种皮肤瘙痒,湿疹等疾患具有一定疗效,因而经常吃这类蔬菜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十分有益。

  凡是经常吃甘蓝蔬菜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满足机体对纤维素的需求。这类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能够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及降低胆固醇水平。此外,经常吃甘蓝蔬菜还能够防治过敏症,因此皮肤过敏的人最好把甘蓝视为一道保留菜。

  其中的铁元素,能够提高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有助于机体对脂肪的燃烧,从而对于减肥大有裨益。

  甘蓝类蔬菜同药物一样,能够减轻关节疼痛症状,并且还能够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因此,关节炎患者最好经常吃这类蔬菜,并且为了防止感冒引起的咽喉部炎症,在冬春季节感冒的高发季节,也应当经常吃甘蓝菜。

  制作指导:
  紫甘蓝食法多样,可煮、炒食、凉拌、腌渍或作泡菜等。

  在炒或煮紫甘蓝时,想要保持其艳丽的紫红色,在操作前,必须加少许白醋,否则,经加热后就会变成黑紫色,影响美观。

  为了保持营养,以生食为好。
  因含丰富的色素,在欧洲地区主要作为色拉菜或西餐配色用,可用于生食、汤食、炒食。

  特征特性
  紫甘蓝除叶为紫红色不同于普通结球甘蓝外,其他特征特性基本相似。

  甘蓝为十字花科2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土表中,其开展度的半径在60厘米范围内,惟入土不深,加上甘监的叶面积大,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紫甘蓝植株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20片左右,叶近圆形,长约33厘米,宽约30厘米,紫红色,叶脉附近略带绿色,中肋深红色,叶面白粉多,叶球扁圆形,高12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紫红色有光泽,叶球重1.5~2千克。

  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

  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

  甘蓝为长日照植物,第一年形成叶球,翌年在2~6℃的低温条件下完成春化,遇上长日照条件,就能抽苔、开花、结果。

  甘蓝对水分需求多,对养分以氮肥需要量最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虽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好。

  种植栽培
  (1)整地:前茬出地后,耕深15厘米左右,做成连沟宽约2米的畦,开好深沟。每6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尿2000~2500千克作基肥。

  (2)育苗: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因当时气温高,为了保证出苗,可采取遮阳网覆盖育苗。出苗后15天左右,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移苗(又称假植),苗距10厘米见方。移苗后,也要用遮阳网覆盖,以提高成活率。苗成活后,追一次稀人畜粪尿。

  苗期对小菜蛾、黄条跳甲、斜纹夜蛾等虫害要注意防治。

  (3)定植:紫甘蓝苗期45天左右,故定植期在8月上中旬。定植时气温仍高,要选择阴天进行,并且秧苗要带土,减少根系损伤。定植后立即浇搭根水,促使活棵。

  定植距离:以行株距40厘米见方为适当。每6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

  (4)田间管理:紫甘蓝与普通结球甘蓝一样,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一般迫肥3~4次,每666.7平方米共需人畜粪尿3000~4000千克。同时也要注意虫害的防治。

  (5)采收:紫甘蓝定植后约l00天可采收,故11月中下旬始收,并可延长到1.2月份。

  (6)留种:种株在结球期间于大田中株选,选出的种株在12月上旬带土栽到留种地上,按行株距66厘米见方定植。2月下旬将叶球顶部划开成“井”字形,以利抽茎,并施抽薹肥和花肥各一次。抽薹后要搭架防止花茎折断,并注意治虫。6月中旬种子成熟,分次采收。

  栽培要点
  露地和保护地均可栽培。紫甘蓝对环境条件要求与甘蓝相似,喜温和凉爽的气候,但抵抗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叶球生长适温为15-20℃,以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壤土种植最宜。

  1。选择良种:选择适宜春露地栽培的荷兰早熟品种“早红”,其叶色为紫红色,叶球为卵圆形,单球重0.75-1千克。从定植到收获65-70天。

  2。适期播种:春露地栽培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保护地育苗。干子播种,营养钵育苗。播种前将营养土充分浇水,播种后覆土1.5厘米。然后盖膜,促壮苗早发。

  3。培育壮苗:紫甘蓝春季育苗,多采用阳畦育苗,夏季栽培需使用遮阳网、旧薄膜双层覆盖遮荫,降温、防雨。每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7—8kg、鸡粪2kg、过磷酸钙80g,整平耙细。播种时,苗床先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干籽掺等量的细沙均匀撒播,覆细土厚1—1.5cm。春季夜间加盖草苫保温;夏季育苗,保持通风、防徒长。一般苗龄70-90天(春季苗龄70—80d,夏秋季苗龄40d左右)。播种后20-30天出现2片真叶,其间保持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幼苗出齐后,把温度降到白天20℃,夜间10℃,以防止幼苗胚轴伸长。在出苗后及2—3片真叶时,各间苗1次,苗期对小菜蛾、黄条跳甲、斜纹夜蛾等虫害要注意防治。有菜青虫危害时,可用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幼苗期从3片真叶到6-8片真叶需要45-60天。幼苗6—8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白天保持在15℃,夜间7-8℃,逐渐地接近于露地的温度。壮苗标准是:具有6-8片真叶,节间短,叶片厚,色泽深,茎粗壮,根群发达。

  4。整地施肥:紫甘蓝是喜肥作物,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圈肥或施腐熟人畜粪尿5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钾肥15千克,与土壤耕耙均匀后整地做畦,一般做成1-1.2米的平畦。

  5。适时定植:露地栽培不宜提早,以免造成未熟抽苔。定植时期,可在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前深翻土壤,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机肥3000—4000kg,三元复合肥50kg,肥土混合掺匀,耙平后做成1—1.5m宽的平畦。春季定植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夏秋季定植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采取“水稳苗”,水量不宜过大,以促使快缓苗和提高地温,增强幼苗的抵抗力。定植行株距为50厘米×50厘米,每亩定植2500-2600株,栽植深度以叶片留在上面,心叶不埋入土为标准。

  6。田间管理:紫甘蓝与普通结球甘蓝一样,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在幼苗期、莲座期和包心期共追肥4-5次。其中莲座期和结球包心期需肥量最大,应重施。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10-15天,每亩随水施入尿素15-20千克。莲座中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钾肥10千克。从定植到莲座后期约30-40天,当心叶开始内合表明已到开始结球期,结球期是紫甘蓝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时期。保证充足的肥水是长好叶球的基础。所以结球期要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收获前不要肥水过大,以免裂球。注意排水。

  7。病虫害防治:结球期易发生软腐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对菜青虫、甘蓝夜蛾可喷洒2.5%功夫菊酯3000-4000倍液防治。详细见后边病虫防治。

  8。采收:紫甘蓝定植后约l00天可采收,故11月中下旬始收,并可延长到1.2月份。

  9。留种:种株在结球期间于大田中株选,选出的种株在12月上旬带土栽到留种地上,按行株距66厘米见方定植。2月下旬将叶球顶部划开成“井”字形,以利抽茎,并施抽苔肥和花肥各一次。抽薹后要搭架防止花茎折断,并注意治虫。6月中旬种子成熟,分次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