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杉球蚜

冷杉球蚜分布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黑龙江。

寄主:冷杉。

为害部位或传播途径:芽梢。

冷杉球蚜 -形态特征

干母1龄干母体黑色,宽卵形,扁平,体长约0.5mm。背面中央从头端直到尾端有l条由白色直立的短绒毛束状分泌物形成的背中脊,体缘也有由白色短绒毛束状分泌物形成的象帽边的缘毛。在显微镜下的玻片标本上可见虫体背面有十分整齐的6纵列骨化较强的深褐色近方形的腺板,在头部和前胸分别愈合成左右两大块。在每一腺板上有1个偏心的小孔和被细线条分割成若干不规则多角形的小区,在小区内有很多腺小面。于母成虫体呈半圆形隆起,体长2—2.5mm,背面有6纵列明显的癌,其上着生白色短绒毛束状分泌物,形成菊花状城花。有翅瘿蚜体长约2mm,翅展约5mm,体较粗壮。暗红色,胸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头、胸和腹部被有绒毛状白色分泌物。翅面毛玻璃状,前缘较凸出,3条斜脉,其中Cu;脉向翅基部成圆形弯曲,Cu2脉轻微成S弯曲,M脉向翅端成圆形弯曲。后翅具有1条斜脉,与纵脉成锐角分出。触角5节,第一节最粗,第二节最短,第三至第五节几乎等长。伪子母越冬若蚜体黑色,椭圆形,长约0.5mm,背面分泌物与子母越冬若蚜相似,但腺板构造不同,这些腺板不仅在头部、胸部彼此愈合,而且在腹部后端也彼此愈合。所有腺板上都具有分布不均的腺小面和小孔,并且主要分布在2条背中列和2条侧线列上。因此,蜡质分泌物治背中央形成一条中脊并从两侧围绕虫体。触角3节,第三节最长。

冷杉球蚜 -生物学特性

营全周期生活方式,第一寄主是红皮云杉和鱼鳞云杉,第二奇主是冷杉。以1龄子母若蚜在云杉芽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若蚜开始脱皮为2龄。5月上旬未,于母成熟并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每头子母可产卵359一620粒,卵边产边孵化,初孵若蚜很快钻入芽叶腋内。到6月下旬,于母所产的卵全部孵化,若蚜钻入已萌动的云杉芽内,被害叶芽开始形成虫级,刚形成的虫厚似小球果,其上每一变形的针叶尖端为紫红色,6月上旬,虫漠基本形成。6月中旬本,虫梁开始开裂,有翅芽的若蚜从楼室中爬出,再耽1次皮羽化为有翅成虫飞到冷杉嫩叶后面,并开始产卵。卵橙色,每头有翅屡蚜产卵13—50粒。每粒卵下端有丝相连,卵表面上被有白粉。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末,有翅瘦蚜所产的卵孵化,幼蚜固定在冷杉针叶上并开始分泌白色缘蜡毛和背中脊状的蜡质分泌物,体色变深,以此态蚜(即伪子母)越冬。翌年5月上旬越冬若好开始活.动并脱皮为2龄,5月中旬出现3龄,5月中旬末,个别个体成熟并开始产卵。每一伪于母成虫产卵4-8粒。5月下旬,伪子母所产的卵开始孵化为若蚜。先孵化的在老针叶上,后孵化的则在新针叶上。其中小部分发育为侨蚜,而大部分则发育为有翅性母,6月中旬开始飞回云杉,下旬在冷杉针叶上已找不到有翅性母。

冷杉球蚜 -防治方法

球蚜类各种间的生活史型和捷居、危害奇主、部位等悬殊,防治策略、方法各有侧重。

1、对营全周期生活史型的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和红杉亚种、冷杉迹球蚜、红松球蚜,在营林技术上,避免第一和第二奇主树种混交造林和同地、同圃育苗;防治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第二寄主;药剂防治有利时机是侨好第一代或第二代(红松球蚜)卵孵化盛期(1龄若蚜期人有效药剂有50%氧化乐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皿倍液等。

2、对营不全周期生活史型的红松枝缝球好、红松皮下球蚜等,可在奇主树生长期内球蚜活动危害时,施用内吸杀虫剂。

3、对在云杉属树种幼林中危害的球蚜,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虫级形成一具翅捷蚜迁飞前,人工摘除虫澳集中烧毁。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以此控制了数万公顷云杉松球蚜的危害。也可在廖蚜迁飞期内施用741插管烟雾剂2次,每次间隔5天;于干母产卵前2周左右,每株幼树施用内吸杀虫颗粒剂涕灭威2.8g、味灭威14.0g等于树冠滴水线下土壤中,可防止虫瘦形成,也能杀灭虫樱内的瘦蚜。

4、加强圃地苗木球蚜防治,有利阻止此类蚜虫的扩散。

5、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冷杉球蚜 -相关词条

昆虫


冷杉球蚜 -参考资料

http://sdinfo.forestry.ac.cn/000new/newdata/new_kunchong1.cfm?i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