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

甲虫 -简介

鞘翅目的昆虫就是甲虫。这一目是昆虫里最大的一目,也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目,约有三十万种之多。除了海洋以外,世界各地无论是高山、平原、河川、沼泽、土壤里都有它们的踪迹。甲虫和其它的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六只脚。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前翅变成坚硬的翅鞘,已经没有飞行的功能,只是保护后翅和身体。飞行时,先举起翅鞘,然后张开薄薄的后翅,飞到空中。翅鞘的颜色花样多变化,有发金光的,有带条子像虎纹的,有带斑点像豹皮的,也有的是杂色图案。有些甲虫的翅鞘连在一起,后翅退化,不能飞了,像步行虫就是。

甲虫甲虫

甲虫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像尨毛蕈虫只有零点二五公厘长。最大的像天牛,有二十公分长。雄的甲虫通常较雌的小。甲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角的形状,长短不一,大都分为十到十一节。有棍棒状,锯齿状,念珠状,丝状,腮叶状,膝状等。雄的触角比雌的发达。口器的构造适合咀嚼,也有的适合吸食汁液。腹部通常有十节,但有的节退化或变形,所以只能看到八或九节。随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的脚构造也不同。有的腿节发达,适合跳跃;有的有游泳毛,适于游泳。

甲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生活史里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卵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隐翅虫的卵很大,但每次只产数个;地胆科的卵很小,但每次产数千个。瓢虫大都把卵成堆产在叶子上;象鼻虫常在植物茎上钻个孔把卵产在里面;有些金花虫有特殊的卵囊保护着卵;还有的把卵产在泥土里或水里。它们的幼虫有的可自由活动,有的常躲在隐蔽处。幼虫大都在土里或隐蔽处化蛹,不结茧,不过也有些种类会结茧保护着蛹。从幼虫到成虫有的只要一个星期,有的却要二十年。依食性,触角形状,翅脉等不同,甲虫可分为肉食性,多食性,有吻三大类。

甲虫 -分类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   金龟子科 Scarabaeidae

甲虫甲虫

形态特征:不包括犄角,体长雄约 4.0~6.0 cm,雌约 3.5~4.5 cm; 体色红褐~黑褐色;雄虫头部有一ㄚ形叉状突起,可上下活动,前胸背板中央亦有一长角突起, 尖端分 叉,无关节,不可活动。在占据地盘,取食树液,争夺与雌虫交配权时,这只犟而有力的长角,拌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食性:幼虫生活在腐植土及朽木中,大颚犟壮有力,啃食腐植土及木材;成虫则 吸食树汁为生,饲育时可餵食苹果、凤梨等。

兰屿双角仙 (姬兜虫)  Xylotrupes gideon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 金龟子科 Scarabaeidae

特征:体长较独角仙娇小; 体色红褐;头及前胸各有一长角突起, 尖端分叉,两只长角大小较独角仙相近。雌虫无角,类似大型金龟子。

食性:幼虫生活在腐植土及朽木中;成虫则 吸食树汁。

甲虫 -种类

独角仙又名兜虫,属於鞘翅目,金龟子科。全世界具有大型犄角的独角仙目前约有60种,其他犄角较小或不明显的种类约有一千三百多种。台湾的独角仙有两种,其中一种分布於兰屿地区,另一种则普遍存在台湾的低海拔山区的树林里。独角仙大量发生於6~8月,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可发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是台湾常见的大型畟峞C其幼虫常称为鸡母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一年一代,由於本种并非保育类昆虫,加以体型大而健壮,常被做为儿

童玩赏及昆虫教学使用。

独角仙的饲育十分简单,只要准备好适合大小的宠物箱,将一对独角仙放入具有腐叶有机质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让独角仙栖息交配的朽木,餵食水果或果冻,很快的就有独角仙宝宝诞生了。 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虫之生活史过程属於「完全变态」,也就是必须经历卵、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四个阶段,每年为一个世代。独角仙幼虫以土中的有机质维生,随著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愈来愈大,终龄幼虫几乎跟成人的姆指一样粗。

除了让小朋友学习昆虫的观察,培养好奇心外,也可以训练小朋友学习照顾生命。更重要的是在饲育的过程中,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记录,绘图,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问题,将这些饲育过程记录下来,加上与独角仙的合照,全家福照,一定会成为一段珍贵的回忆。     

独角仙的一生:
卵期:当雌雄独角仙交尾後不久,雌独角仙便开始寻找适合产卵的地点,她们将卵产在富含有机质的腐植叶木屑中,有时在大根朽木下的土中可发现许多独角仙的卵及幼虫,而木头不论软硬也常被幼虫犟而有力的大颚可啃食

出一道道的食痕。刚产下的卵为乳白色椭圆形,尔後渐渐变大变圆,约 7 ~ 10天,卵壳内隐约可见幼虫之大颚,此时即将孵化成为一龄幼虫。
幼虫期:卵经 7 ~ 10天後孵化为幼虫,俗称「鸡母虫」,专业术语则称为「蛴螬」。幼虫刚孵化时尚须等大颚变得够硬,才可开始进食,常常会先吃自己的卵壳,接著取食周遭的腐植质。幼虫一般为C形卷曲,腹部有九对气孔,幼虫期长达10个月,幼虫期的生活环境及营养摄取关系到将来成虫的体型大小。终龄幼虫可由腹部是否具有两个黄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

蛹期:三龄幼虫(终龄幼虫)在化蛹前会先蠕动身体,压紧周遭的土壤成为椭圆形的蛹室。蜕皮後渐渐具有成虫的雏形,根据其犄角的有无,即可辨其雌雄。

泰坦甲虫泰坦甲虫成虫期:成虫的羽化从蛹的背面裂开,先是头部钻出,然後不断的摆动身体来挣脱蛹壳,这个过程如果不顺利往往造成羽化失败与畸形。蜕去蛹壳後的独角仙,翅鞘与腹部接近白色,其他部分也是较浅偏红的褐色,此时的外骨骼尚属柔软脆弱,须要经过一段时间,外骨骼颜色才会加深与变硬。刚羽化的独角仙并不会马上钻出土表活动,而会在蛹室继续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野外可能会停留到梅雨季甚至更晚才会爬出地点活动取食及寻找配偶交尾。


锹形虫属於鞘翅目多食亚目金龟子总科锹形虫科。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种类约1200种,台湾目前已经记录的种类

甲虫甲虫

约50种。它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锹形虫的特征:

大颚是锹形虫最明显的一项特徵。一般而言,只有雄虫才有发达的大颚,不过有些种类雄虫与雌虫的大颚很相似,也没有特别发达。

锹形虫的雄虫外形非常雄壮威武,因此成为许多喜欢蒐藏甲虫爱好者的对象。另外,同一种锹形虫的雄虫常因体型大小不同,大颚的大小与形状也不同,形成很多不同形式,增加蒐藏的乐趣。

锹形虫的一生:

锹形虫的一生与树木大概都脱不了关系。幼虫啃食枯木,成虫喜欢吸食树木及果实的汁液,所以森林地区是各种锹形虫生长最好的地方。

锹形虫成虫的口器只适合吸食流质食物,所以在野外以树木及果实为食。有些锹形虫甚至会利用大颚把树皮夹破使其流出汁液,方便自己取食。幼虫以腐木及枯木为食,虽然看起来很柔软,实际上却比成虫凶猛,如果两只幼虫相遇,可能会以大颚互咬,造成其中一只死亡,因此锹形虫的幼虫多独居。

甲虫甲虫

成虫多出现在夏天与秋天,在一些容易流出树液的树上如青刚栎、柑橘树的树干上常可看见许多锹形虫聚集吸食的情形。

甲虫 -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头部


甲虫头部特写


头壳坚硬,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类的额与头顶向前极度延伸,形成象鼻状的“喙”,口器生于喙端。触角有丝状、棒状、锯齿状、彬齿状、念珠状、鳃叶状和膝状等,一般11节,少数1—6节。复眼通常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种类具单眼。上唇发达,有的隐藏于唇基下或消失,上颚多发达,有的种类非常强大,几与身体等长;下领显著,肉食亚目的下颚分为外叶和内叶,外叶分2节,呈须状,内, 叶发达呈叶状;下唇的颏颇发达,亚颏存在,或与外咽片愈合,下唇须通常3节,少数2节,个别种类不分节。

胸部



前胸发达,能活动,前胸背板自成一骨片,背板与侧板间在肉食亚目中有明显的缝分开,而多食亚目则两者愈合。前胸腹板为一骨片,其上有l对前足基节窝,该基节窝后缘若被骨片环绕,即称为“闭式”,反之则称为“开式”,此特征常用于分类。中、后胸愈合,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常露出鞘翅基部之间,中、后胸背板的其余部分为鞘翅所覆盖。中、后胸基节窝的形式,也常作为分类依据。

甲虫大小比较


前翅由于角质化,翅脉已不可见,静止时合拢于胸腹部背面,主要司保护虫体和后翅的作用。后翅膜质、宽大、少翅脉,平时纵横折叠于前翅之下,是飞翔的主要器官。足一般适于步行或奔走,但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态上也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地下活动种类的前足适于开掘,水生种类的中;后足适于游泳,某些行动活泼的种类其后足适于跳跃等。3对足跗节的数目按前、中、后足顺序排列,称为跗节式,通常是分类的重要特征。如5—5—5则表示前、中、后足跗节均为5 节;5—5—4则表示前、中足跗节为5节,后足为4节等。跗节的着生情况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跗节5节时,第4跗节甚小并隐于第3跗节之间,称为隐5节或伪 4节;另一种是跗节4节时,第3跗节甚小并隐于第2跗节中间,则称为隐4节或伪3节。

腹部



腹部变化较大,一般10节,第l腹节退化,第3—9腹节明显。由于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可见腹板通常为5—8节。雌虫腹部末端数节变细而延长,形成可伸缩的伪产卵器,平时缩于体内,产卵时伸出。雄性外生殖器也多不外露,而是缩在第9或第10腹板之间。

幼虫



头部通常发达,坚硬,胸部3节,腹部10节。头部每侧有单眼1—6个,触角3节,口器咀嚼式。胸部一般有胸足3对,具全部分节,包括明显的跗节和1 对爪。腹部无腹足,但有的在第9节背板上有l对骨化的尾突。气门共9对,第1对着生在前胸与中胸之间,其余8对着生于第1—8腹基本类型。蠋型幼虫体表坚硬,体形扁长;胸足发达,5节,具跗节和成对的爪;触角和口器发达,腹末有能活动的尾须;行动非常活泼,营自由生活。属该类型的主要有肉食亚目、隐翅甲类的幼虫及芫菁科的第1龄幼虫。蛴螬型幼虫身体柔软,肥大而弯曲成“C”形;胸足4节,行动迟缓;具触角,口器发达,无尾须;生活于隐蔽和阴暗的场所。金龟甲类的幼虫属此种类型。象甲型幼虫身体柔软,粗圆,弓弯;触角退化,无尾须;胸足退化或完全消失。如象甲类的幼虫等。此外,还有属于上述3种类型之间的一些中间类型,如金针虫型、叶甲型等。

甲虫 -与瓢虫的区别

甲虫
甲虫就是鞘翅目的昆虫,它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本目昆虫体壁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所以通称甲虫。世界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中国已知约近7000种。除海洋外,陆地、空中和各种水域均有分布,尤以陆生种类最多。有的寄生于其他昆虫的体内,有的寄生于哺乳动物的体外,有的在动物粪便、尸体、枯枝落叶或土壤中生活,也有的寄居在鸟类或鼠类的巢穴中,或寄居于某些社会性昆虫(如蚁类或蜂类)的巢内,还有的是仓库害虫。甲虫的食性很复杂,包括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植食

性的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捕食性的甲虫中,有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如瓢虫科、步甲科和虎甲科等。有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如:芫菁科的一些甲虫能分泌芫菁素(亦称斑蝥素),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
瓢虫
在昆虫学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而瓢虫科从属于鞘翅目,所以说瓢虫是甲虫大家族中的一分子。因为它的形状很象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瓢虫。瓢虫的身体很小,只有一粒黄豆那么大。它是一种象半个圆球那样的小甲虫,坚硬的翅膀,颜色鲜艳,还生有很多黑色或红色的斑纹,讨人喜爱,在中国有的地区叫它“红娘”,也有些地区叫它“花大姐”。

瓢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做鞘翅。鞘翅的下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翔。瓢虫主要是益虫,也有少量的害虫,常见的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都属于害虫。
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克虫和壁虱等害虫。这些害虫在植物的茎叶上繁殖生长,吸吮植物的汁液,致使花蕾脱落果实减少,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瓢虫找到蚜虫等害虫密集的地方,挨个儿把蚜虫一只又一只的吃掉。一只瓢虫平均一天能够吃掉一百多只蚜虫。其幼虫也是吃蚜虫的能手,利用瓢虫来防治害虫,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甲虫甲虫

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

害虫: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

甲虫 -虫媒传粉



甲虫是中最古老的类型,它繁盛于上侏罗纪或下白奎纪。那时植物尚未出现,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亦未出现,甲虫是地质史上最早的传粉昆虫。
甲虫原始型的正领口器,适宜给一些花大而平展(蝶形或碗状的花)较原始类型的植物传粉,它们具有较强的气味吸引着甲虫,例如:番荔枝科的花所释放的果香味,夏蜡梅属花溢放的发酵味,壳斗科一些植物释放的氨基酸味。甲虫传粉的植物有木兰属、亚马逊王莲和若千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壳斗科树种。趋臭趋腐性甲虫还为花能溢放腐臭味的植物传粉,例如巨型魔芋。
甲虫主要采食花粉,少数亦食花蜜。热带植物油棕,利用有益的甲虫传粉,能显著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