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褐凤蝶

不丹褐凤蝶 -简介

不丹褐凤蝶不丹褐凤蝶

 不丹褐凤蝶(Bhutanitis atkinson),又名四尾褐凤蝶、多尾褐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的昆虫。 稀少而美丽,是不丹的国蝶,被称为“高山美人”。

不丹褐凤蝶是褐凤蝶属中最美丽大型者,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蝶类昆虫之一,在中国的数量极少。[1]

不丹褐凤蝶 -形态特征

翅展90~115mm,四翅狭长,翅面黑色,斜线明显,灰白色。前翅有8条黄白色波纹状细斜线,第1条特别宽。

后翅有4条长短不一的尾状突起,肛角部有大型红橙色斑,边缘锯状齿,脉纹端部略尖出,不呈尾状突起,其中部为黑天鹅绒斑,内嵌两个淡蓝色眼点。[2]

不丹褐凤蝶 -成长过程

成虫将卵成片产在绒毛马兜铃叶子背面,卵期4星期,1.5mm,橙黄色,一龄幼虫眠时无堆叠现象。

近圆球形,表面光滑,或有微小而不明显的皱纹;多产在寄主植物上;散产,也有多个产在一起的。

幼虫

粗壮,后胸节最大,体多光滑,有些种类有肉刺或长毛;体色因龄期而变化,初龄多暗色,拟似鸟粪,老龄常为绿、黄色,有红、黑斑而成警戒色;受惊时从前胸前缘中央能翻出红色或黄色Y形或V字臭角,散发出不愉快的气味以御敌。

缢蛹,表面粗糙,头端二分叉,中胸背板中央隆起,喙到达翅芽的末端,以蛹越冬,化蛹地点在植物的枝干上。

成虫

包括蝴蝶中的一些大型和中型美丽的种类,色彩鲜艳,底色多黑、黄或白,有蓝、绿、红等颜色的斑纹。下唇须小。喙管及触角发达,后者向端部逐渐加大。前足正常;爪一对,下缘平滑不分叉。前后翅三角形,中室闭室;前翅R脉5条,A脉2条,通常有一条臀横脉;后翅只有1条A脉,肩角有一钩状的肩脉生在亚缘室上,多数种类M3常延伸成尾突,也有的种类无尾突或有2条以上的尾突。

不丹褐凤蝶 -分布范围

云南 、不丹。 分布在中国云南、缅甸、泰国、不丹及印度北部,分布在中国云南、缅甸、泰国、不丹及印度北部。

不丹褐凤蝶 -濒危等级

不丹褐凤蝶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二 类。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不丹褐凤蝶 -发现记录

不丹褐凤蝶不丹褐凤蝶

1933年,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东部山谷里有人曾发现不丹褐凤蝶,当年所采集的5只标本被保存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未曾有人目睹过,因此研究蝶类的专家称之为“梦幻之蝶”。 

2009年,不丹政府的森林保护官曾发现类似不丹褐凤蝶的凤蝶。

2011年8月,日本蝶类学会在经过半年的交涉之后,终于获得不丹政府许可,首度到不丹的森林调查。结果在1933年发现不丹褐凤蝶踪迹的同高度、海拔2200公尺高的山岳地带森林里,发现到不丹褐凤蝶。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小组随这支调查队前往,是世界上首度以电视摄影机成功拍摄到不丹褐凤蝶,据NHK报导,这种大蝶在空中飞舞的模样相当美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