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蛇龙

彩蛇龙(学名Kakuru),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下白垩纪的澳大利亚。它的名字是来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中的彩虹蛇。

彩蛇龙

彩蛇龙 - 发现过程与推测

彩蛇龙图册彩蛇龙(学名Kakuru)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下白垩纪的澳大利亚。它的名字是来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中的彩虹蛇。 

彩蛇龙的化石发现于南澳大利亚州的安达摩卡,是一根胫骨,经过了很稀有的化石化过程而成为蛋白石。在1973年,一间宝石店收购这根蛋白石胫骨与一根足部趾爪,这个足部趾爪被推测来自于同一个体。 

彩蛇龙被认为是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约2.4米。它似乎有着修长的后肢,与其他兽脚亚目相比,彩蛇龙的后肢较高、较窄。彩蛇龙是于1980年被正式命名的。 

新基础蜥脚形下目恐龙Arcusaurus pereirabdalorum(佩阿氏 彩虹龙),建立于分节但有关联的头骨及其他至少两个个体分散的颅骨及颅后骨部分。

彩虹龙属于南非上艾略特组(Upper Elliot Formation)早侏罗世的独特物种。它的特征包括其各细节的前颌骨,鼻骨,齿骨,头骨和在尾椎骨末端的形状。

这个新属显示一些独特的综合特征。它缺乏板龙类(Plateosauria)的共源特征但也显示一些板龙类外支较进化的特点。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彩虹龙不属于板龙类的分支,但与埃弗拉士龙(Efraasia)+ 进化蜥脚形亚目恐龙(sauropodomorphs)组成姐妹群。

如果彩虹龙的基础位置属实,这将使蜥脚形亚目恐龙在诺利克阶(Norian)中期之后的趋异演变拥有3500万年的幽灵后代(ghost lineage)。

此外,至今还没发现过在侏罗纪时期的非板龙类蜥脚形亚目恐龙,这显示彩虹龙可能是这类群在侏罗纪早期的子遗种。 

化石时期: 下白垩纪阿普第阶 PreЄЄOSDCPTJKPgN 

 

彩蛇龙
彩蛇龙 -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chinese )→ 彩蛇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 kakuru

发音( pronounced )→ kak-oo-roo

含义( meaning )→ 彩虹, 五彩缤纷的大毒蛇

时代( period )→ 晚白垩纪早期 aptian

分布( found in )→ 澳大利亚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1.5-2.5米 

发现者( discoverer )→ molnar & pledge, 1980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molnar & pledge, 1980

彩蛇龙 -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下目: 偷蛋龙下目 Oviraptorosauria

属: 彩蛇龙属 Kakuru (Molnar & Pledge, 1980)

种:彩蛇龙 K. kujani    Molnar & Pledge, 1980 (模式种) 
 彩蛇龙

彩蛇龙 - 化石

彩蛇龙

彩蛇龙

彩蛇龙

彩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