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竹

万寿竹

万寿竹






  植物名称:万寿竹

  拉丁名:Disporum cantoniense (Lour。) Merr。

  别名 :白龙须

  科属:百合科,万寿竹属

  海 拔:700-3000

  国内分布
  产台湾、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西藏

  国外分布
  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和泰国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壮,横走,簇生多数肉质马尾状的根。茎直立,下部节上有棕褐色膜质鞘状叶,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厚纸质,椭圆形,卵形至阔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呈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弧形脉多条,下面脉上和边缘策粗糙;有短柄。花2-6朵,成伞形,簇生于枝端;总苞片叶状,有时2枚对生;花下垂,白色或淡黄绿色;花被片6,长1-1。9厘米,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有长1-2毫米的短距;雄蕊6枚,略高出花被,花药大;子房上位,花柱细长,高于雄蕊,柱头2-3裂。浆果球形,直径5-10毫米,黑色。种子3-6枚,棕 色,有细争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 境:山坡林下

  繁殖方式
  万寿竹长势、发根长芽力强,常采用扦插繁殖,只要气温适宜整年都可进行。一般剪取不带叶的茎段作插穗,长5—10厘米,最好有3个节间,插于砂床中或半泥砂土中。在南方春、秋季一般25—30天可萌生根、芽,35天可上盘或移栽大田。水插也可生根,还可进行无土栽培。广东各地近几年用顶穗枝(即嫩茎)截成20—25厘米直接插于砂壤中或半泥砂、冲积粘土大田,经精心护养栽种可当年春节采切作瓶用材。

  在春秋季均直接插于大田,也可在10—12月用顶穗枝或节间顶苗、侧芽顶穗剪成15—20厘米的插条、插入粗砂或半泥砂大田,埋入土壤2个节,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一般35—45天可生根。春季扦插最适宜在1月下旬(大寒后)至2月中下旬(雨水前后),可露地直接扦插于大田,一般30—35天可生根。也可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春分至清明)扦插,最好在3月下旬种植,因这段时期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适宜,插后7—15天左右可生根,成活率100%,管理好的当年可上市。

  生长习性
  性喜阴湿高温,耐阴、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半泥砂及冲积层粘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但冬季要防霜冻。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万寿竹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最佳时期。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曝晒会引起叶片变黄、褪绿、生长慢等现象。

  栽培技术
  万寿竹性喜阴湿高温,耐阴、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

  土地选择
  由于万寿竹是喜阴湿的观赏植物,为此,要加速其生长,缩短生产周期,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就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水稻田栽培为宜,也可水培。

  搭建遮阳棚
  搭建遮阴棚即是盖遮阳网,稻田四周用木柱或水泥桩搭架,木柱要求高2。4米,深埋0。4米,若按20平方米用四条木柱(或水泥柱)计,每亩约需木柱30~35条,棚顶面上用铁线或尼龙绳系紧。然后按每亩10捆塑料遮阳网(宽1。5米/100米55元/捆),盖好遮阴,再用泥龙绳四周系好即成。

  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整地时畦面高度为15~20厘米,畦面宽120~150厘米,畦沟25厘米。每亩施30担腐熟农家肥充分把平后,插植株苗,种植规格以8×5寸或6×5寸种植,每亩可种1。5~2万株以上,一般种植不要过密,栽植深度以2。5~3。5厘米为好,(即种苗4个节位,插植2个节位即可),保持适当的空间,以便通风透光。

  科学施肥、加强管理
  万寿竹无论在坡地、半旱水田都能生长,为加速其生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抓好;

  1、施足基地:插植时,亩施腐熟农家肥30~40担,撒施15~20公斤(N:P:K=15:15:15)复合肥与农家肥耙均匀,然后插植。

  2、适施苗肥:植株种植20天后,开始透发新根,可淋一次粪水30~40担/亩,30~40天后,视苗的生长情况,追施一次攻苗肥,一般以复合肥为主,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施后培土、当植株长至35~45厘米高时,需要养分也增多,是植株生长始盛阶段,因此,此期追肥要重施,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尿素10~l5公斤为宜,同时可结合喷施根外肥,用新枝素或喷施宝等植物生长素喷施,以促进生长平衡,叶茂茎粗,提高抗逆力。

  注意排灌及防治虫害
  种植万寿竹要注意雨天排涝,旱天防旱,冷天防霜,如遇旱天,要注意该跑马水,保持田间畦面湿润。盖遮阳网的万寿竹田块,鳞翅目成虫较难飞进产卵繁殖,故虫害也较少,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少量钻心虫,未发现病害,从3月初栽培到12中下旬收获,只喷洒2次杀虫药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