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

番红花

花

花卉

>>更多花卉图片

番红花(学名:Crocussativus)又称藏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是西南亚原生种,最早由希腊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及中亚等地,明朝时传入中国,《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药物之类,中国浙江等地有种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其柱头在亚洲和欧洲作为药用,有镇静、祛痰、解痉作用,用于胃病、调经、麻疹、发热、黄胆、肝脾肿大等的治疗。

番红花

多年生草本。鳞茎扁球形,大小不一,直径0.5~10cm,外被褐色膜质鳞叶。自鳞茎生出2~14株丛,每丛有叶2~13片,基部为3~5片广阔鳞片乌黑叶线形,长15~35cm,宽2~4mm,边缘反卷,具细毛。花顶生;花被片6,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雄蕊3,花药基部箭形;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黄色,柱头3,膨大呈漏斗状,伸出花被筒外而下垂,深红色。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种子多数,球形。花期10~11月。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

历史考证

番红花之名,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但它的实际运用历史,远远比这时期早得多,国外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克什米尔的古文献中就有记载。在中国《本草纲目》列入草部湿草类。译名"泊夫蓝"、"撒法郎",为本品英文名之译音。李时珍谓:"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本草纲目》将:“红蓝花”、“番红花”列为两种药收载,但观其附图均极似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niusL.。在当时情况下,未能将两种红花的来源弄清,至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到:“出西藏,形如菊。试验方法:将一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四次者真”。对番红花有了基本概念,但其产地有误。实际原产地为西班牙等国,经印度转入西藏,再销往内地之故。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篇名:番红花,释名:洎夫蓝(《本草纲目》)、撒法郎。集解:时珍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时珍)。

民间传说

番红花

数百年前的阿尔卑斯山,住着一位猎人和他的一对儿女,猎人终日忙于打猎,经常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结果儿子和女儿竟然私自结婚了。猎人知道后,伤心得老泪纵横,泪水滴在雪地上,居然开出紫、红、黄、白等各色的美丽花朵。村里的人于是称这种花莱涅尔之泪(莱涅尔为猎人之名),后来又改为克罗卡斯之花(克罗卡斯为猎人儿子之名),即我们所熟悉的番红花属名Crocus。另一则劝世的故事是:爱财如命的国王赐珍贵的首饰给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命令她带着这些首饰为信物进宫成婚。姑娘怀着愉悦的心情踏上路途,不料在途中遇到一位可怜的乞丐向她乞讨,心地善良的她将这些信物送给了乞丐。这事使国王非常生气,不仅砍断了她的双手且将她赶出皇宫。后来她嫁给一位不嫌弃她双手残疾的富商,过得非常幸福。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找上门来讨事物,好施舍的她马上吩咐仆人准备丰盛的饭菜给乞丐食用。富商见了询问何以如此盛情招待乞丐,她说出了缘由,原来在她被赶出宫后,曾遇到一位先知告诉她说:施舍给乞丐,你的手将复原。不料话还没说完,她那早已变形的双手竟奇迹似地恢复了,并且头顶上也长出了意味着祝福的Saffron花冠。听完这话的富商和乞丐都非常惊讶,因为这富商正是以前在路上向她乞讨的乞丐,由于靠她施舍的首饰才变成富翁,眼前的乞丐则是她那无缘的未婚夫国王。

文化喻义

相关诗句:

番红花

番红花的国度里暮色苍茫,

田野上浮动着玫瑰的暗香。

——苏联叶赛宁《番红花的国度里暮色苍茫》

【花语】快乐[4]保护[5]

番红花是献给5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皇后-圣帕鲁琦阿丽亚,因为她非常热心的保护教会,而广为人知。因此,它的花语是“保护”。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早熟的特性,常是同伴间的领导人物。唯独不暗和意中人撒娇之道,或许他这种类型比较适合结交比自己年龄小的恋人吧。

花占卜:您是个完美主义者,对于感情非常认真和执着,一心一意追求完美的爱情与人生。清纯而高傲的您,并不适合勾心斗角的环境,您喜欢宁静平和的生活,倾听内心的呼唤,感受完美的刹那。

花箴言:若果人生没有了爱,就像在漆黑的隧道前行,没方向,举步维艰。